《3的倍数的特征》的倍数特点的反思与总结属于数论范畴,离学生生活较远,有一定的难度。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3倍数的特点反射总结希望大家喜欢!

3 1的倍数特征反思总结

《3的倍数的特征》看似简单的一课,但从实际教学来看,我觉得太简单了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,更要让学生站在学习数学的跳板上。注重数学思维的发展 。

《3的倍数的特征》属于数论范畴,离学生生活较远,有一定难度。 2和5的倍数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。因此,在教授“3的倍数的特性”时,我首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,利用学生刚刚学习“2和5的倍数的特性”所产生的负迁移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。直接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,学生很自然地将“2和5的倍数的特征”转移到“3的倍数的特征”问题上,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并提出问题。它激发了强烈的探索欲望,使学生迅速进入问题情境,猜测、否定、反思、观察、讨论,使大多数学生逐渐进入调查者的角色。

3的倍数特征反思总结

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,在课堂练习时,我还对一些数字的每位数字上的数字进行了不同的排列,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判断,从而加深理解“以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”。例如,完成“Do It”第一题时,学生判断45是3的倍数后,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判断54是否是3的倍数。

利用2、5、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、5、3的倍数。方法比较容易掌握,但需要培养更好的数字感。达到熟练判断的水平并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解决的,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。

我觉得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堂课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。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、实例验证以及小组讨论、相互提问等合作探究活动等独立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。 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激发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,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,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。

3的倍数特征的反思与总结

识别知识之间的冲突并巧妙地激发它们是一堂课的亮点。一开始我们先是用课本上的百位表来学习,但是在课堂上实践后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。 ,因为数字太多,让学生观察这些是3的倍数的数字,找出相似之处。结果很多学生发现了与本课无关的东西,浪费了很多时间。在课程评价的时候,我们也讨论过要不要找一些数字来代表百位表,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表,让学生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,并观察这些数字和这些数字的个位数字。数字。它们的范围从0到9,让学生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与数字的个位数无关。然后,分别显示45和54、75和57、123和321等特殊数字,让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。结果我又上这堂课,效果比上一堂课还要好。

上完这堂课,我觉得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总结3的倍数的特点时,应该让孩子多说,解释透。这将有助于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。在练习方面,形式也要多样化,比如用卡片练习判断,或者用手势或者先听老师讲课——这样效率更高,课堂气氛好,课堂不同步,学生的反应也好。教学的发展永远是立足之地。我们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,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