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儿教育需要因人而异》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教师经验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,欢迎参考阅读!

莉莉是我们小班这学期新转入的一位幼儿,也就是说,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的班级、新的小朋友,还要面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。开学初,莉莉对于一个新的班级生活不习惯:她拒绝来园、天天早上哭着、叫着、拉着奶奶的手也不放;她拒绝参加班级组织的游戏;甚至拒绝吃饭。家长也是万分担心,派奶奶来探视。

午饭后,莉莉竟然拒绝午睡,情愿站着。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,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“顺从”。希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,能够自主地接受新环境的规则,接受集体生活。但是,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。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,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,从不参与。和奶奶商量、交流妍研的情况,奶奶表示:只要她不哭,她想怎样就怎样。开始,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。一天在喂饭时,因为,有小朋友把汤打翻,我急于去清理,就命令莉莉说:“接下来你自己吃饭,不许再哭了”。由于口气较严肃,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,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,她真停止哭泣、自己在吃饭了。这次情况给了我信心。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。

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,在和家长联系后,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: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,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,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,也不让奶奶陪了。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,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起活动,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。开始一段时间,奶奶离开时莉莉还是哭泣,我没有妥协,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。我观察了一下,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,但忍着没有哭泣,后来的情绪基本正常,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。我就奖励表扬了她,在以后的几天里,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,慢慢与愉快上学。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。莉莉开始接受新环境,在教师的引导和小朋友的鼓励下,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,一起游戏,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。

中秋节过后,我很担心莉莉会重新变得不愿来园,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莉莉早早地来园,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,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去了。奶奶反映说,妈妈今天还没有上班,叫莉莉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,她却说“老师会等着我的”而坚持来园了。

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,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,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。

这说明,教师的因人而异对应教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,针对幼儿的个体特性,教师要采取不同教育方式,适时地找出最佳教育方案,达到最佳教育效果,这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目的。(寿光市稻田镇王望幼儿园 伦九英)